黨的十八大報告在闡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目標時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近日,記者就“翻一番”相關問題采訪了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經濟戰(zhàn)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何綱。
何綱說,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按照統(tǒng)計學規(guī)則和規(guī)劃慣例,這個“翻一番”目標是扣除價格因素,以2010年為價格基期,按不變價格來計算的,是“貨真價實的倍增計劃”。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表明,到2010年底,我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9109元和5919元。但這并不意味著2020年人均收入就是簡單的“乘以2”,考慮到通脹因素,屆時人均收入數字應該會超過38218元和11838元。此外,報告中的“人均收入”,是指全體人民的平均收入,所以“翻一番”也并不意味著每個人的收入水平都在目前的基礎上翻一番。到2020年,可能低收入者增加的更多,高收入者增加的要少一些;而且在不同行業(yè)中,從業(yè)人員的收入差距也比較大,屆時也有可能出現某些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人均收入實現翻一番以上,而某些行業(yè)從業(yè)人員人均收入并未翻番的狀況,這都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在談到西藏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實現翻一番的目標時,何綱分析說,結合西藏2001年以來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剔除物價因素,單純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人均收入倍增計劃”看,到2020年,西藏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自2001年以來,西藏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4%,GDP突破百億元大關的年限進一步縮短。GDP從200億元增長到300億元用了3年時間(2004—2007年),從300億元增長到400億元用了兩年時間(2007—2009年),而2009年以來,GDP從400億元到500億元、從500億元到600億元均只用了一年時間,跨越式發(fā)展的勢頭非常明顯。從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看,從2006年西藏開展以安居工程為突破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來,到2011年底,累計已有33.87萬戶、174.27萬農牧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農牧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9.61平方米。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通公路率分別提高到99.7%和86.4%,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91.67%和92.8%。2011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04元,比2010年增長18.5%,連續(xù)9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態(tài)勢,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已從2001年的5.1∶1縮小到2011年的3.3∶1,已接近全國3.1∶1的城鄉(xiāng)平均差距。
何綱分析說,按照當前的發(fā)展趨勢,到2020年,西藏生產總值將達到1576.09億元,為2010年的3.1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14050.11元,約為2010年的3.4倍;城鄉(xiāng)居民可支配收入將達到32340.70元,為2010年的2.1倍。從目前的發(fā)展狀況來看,到2020年可以實現“翻一番”目標。但是,從當前西藏城鄉(xiāng)居民收入與全國的差距來看,到2020年,西藏要實現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顯著縮小或基本持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我們面臨的壓力顯然還比較大。